-
文艺复兴以来的对“人”的重新发现,在这个平台时代,完全失败了
看个报告说把游戏主播、博主、外卖员和网约车司机都定义为“平台工人”,这个说法就很准确。每个平台都在通过算法和推荐让平台上的主播和博主同质化严重,或者按照赛道细分,做垂直领域越精细,越会像大厂的螺丝钉,干上五年,自己的这亩三分地耕耘得足够精细,而别的工作都难以胜任。因为缺乏一种通识通感。 从这个角度讲,平台都在去掉为其打工的人的特殊性,而像替换机器零件一样,当一个零件报废,马上有同样的甚至更多的标准…...- 0
-
特权阶级才能进行数字戒断,底层阶级将被零工经济绑定在智能手机上
未来,脱离效字媒介可能是种奢侈。特权阶级才能够关闭邮件和社交媒体的通知,设置“暂不办公”的留言,进行数字戒断,而底层阶级将被零工经济绑定在智能手机上。 久而久之,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有时间脱离这种社会环境去读一本小说将变得越发难以想象。 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将维持拥有纸质书的大型图书馆,贫困地区的学校则将依赖反应迟缓的网络连接。而在注意力涣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失去了什么。 …...- 0
-
窗帘拉开了还能再拉上
一位文学教授给学生介绍俄国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关上灯,教室漆黑一片。 教授在黑暗中点起一支蜡烛,黑暗中有了一丝光亮。“这是普希金”,他对学生们说。 教授又点起一支蜡烛,“这是果戈里”。 教授走到教室门口,打开灯:“这是契诃夫。” 他又走到窗边,猛的大拉开窗帘,耀眼的日光洒满教室。教授说:“这就是托尔斯泰。”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再后来,教室窗帘被拉上,灯也熄灭了,漆黑一片中,只有一个微弱…...- 0
-
你的快乐,从来不需要建立在你比别人强的基础之上
你的快乐,从来不需要建立在你比别人强的基础之上。 东亚人的一个典型思维模式,就是如果自己做一件事做得不怎么好,或者有人比自己强很多,就会很容易开始怀疑人生,很难再从这件事上获得充分的乐趣、甚至彻底丧失热情。 这个思维方式简单粗暴地翻译一下就是:如果技不如人那不如原地放弃,作为来人间充数的垃圾我们不要自取其辱。进一步举例来说,就是“和大佬相比我等渣渣不配活着”,“看完太太写的文我觉得我…...- 3
-
《请回答1988》里的翻译欺诈
最近一个被翻译欺诈的案例是追《请回答1988》,第一集宝拉姐打德善,她说到了韩国政府为办奥运强拆,看不起妹妹为了这样的政府举牌子。结果字幕单纯译为嘲讽妹妹成为引导员有什么了不起。我当时看的时候就觉得宝拉也太小心眼、太不可理喻,直到看到台湾版,才明白宝拉的大怒其实背后有对公义的追求。...- 5
-
数字游⺠生活方式本质上是白人的一种特权
谷歌搜“digital nomad”的图基本都是白人帅哥美女在海滩上拿着笔记本电脑工作的场景。最近中文互联网圈子也越来越流行数字游⺠这个概念,但是大部分都不涉及【地理套利】这个数字游⺠生活方式的核心,只是一边玩一边远程工作罢了。 大理/夏威夷旅居这类更是如此了,同时期赚的还不一定比花得多。当老板或者财务自由有被动收入的就更不算了。那叫游山玩水,不叫游⺠。 我们只讨论网上接单服务这种最普遍的数字游⺠…...- 4
-
说不同的语言,就是接受另一个世界
今年经常看到一个话题:说不同的语言,就是接受另一个世界。 拿坂元裕二来说,他在聊台词写作的时候,举了一个独属于日剧的例子。A凝视着B的眼睛说「我喜欢你」,可B却看着桌上的草莓,说了句「我喜欢你」。 坂元解释道,上面的场景中,日文原文其实只有「喜欢」这个词而已。A看着B的眼睛说喜欢,B则是对着桌上的草莓说喜欢,B看似回应了相同的话,实际上却因为是对着草莓说的,所以其实是回避了A的告白。 日文在讲话时…...- 5
-
阿里病:把自己的战略置于用户需求之上
阿里病的另外一种描述方式就是,一家公司把自己的战略置于用户需求之上。 买东西必须要用app就很扯 不能搞个小程序吗,不能和支付宝打通吗? 这还挺马云式自信的,我吹的牛你要信,我唱的歌你要听,我执行的战略你的需求要适配。...- 4
-
各国菜系的价格体系形成的原因
一个国家的菜系在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定价,取决于这个国家第一批去美国的移民的经济水平。 这也就是如今各国菜系的价格体系形成的原因,法餐 > 西班牙菜 > 日本菜 > 中国菜和东南亚菜 > 墨西哥菜。...- 7
-
瑞士,800万人口小国,却是诺贝尔科学奖大国
瑞士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历史上,瑞士有5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7人获诺贝尔化学奖,9人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凭借这么多的诺奖得主,瑞士获得诺奖的人数位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瑞士的国土面积只有41,28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34万人,约为北京市常住人口是三分之一, 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一项统计,瑞士每100万人中就有1.111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来源...- 7
-
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意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4
-
公共事件具有天然正当的公共性,不存在“占用资源”一说
1,公共事件具有天然正当的公共性,不存在“占用资源”一说; 2,亲历者/家属的表达天然是不全面、不客观、未必主次清晰、没有上帝视角的,不要苛责; 3,亲历者/家属的声音是事件中必不可少的,他们的感受和质疑没有调查义务,只有确保主观视角“真实”的义务,不编造即可。...- 6
-
“普通人” 的一个特点是承受不了任何不确定性
“普通人” 的一个特点是,承受不了任何不确定性,不见兔子不撒鹰,一定要确认等价交换才肯出力,最好是直奔主题并且日结(一个比喻)。一旦付出没有等价甚至超额回报,立刻就缩回去了。但甜美的果实与不确定性共生。 ...- 5
-
科技与狠活,科技本来是一个这么好的词
所谓的科技与狠活,我觉得这里面最荒谬的一个事情是科技本来是一个这么好的词,可是现在竟然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因为科技不再是用来为了让大家生活的更美好,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而是变成了一种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益而不惜损害伤害其他人的身体健康,不吸取谋财害命的这么一个手段。...- 3
-
在国企你甚至可以看见ctrl+cctrl+v去键盘化
任务:按照上级单位下发的方案,制定本单位方案。 理想:先ctrl+c ctrl+v上级方案,后结合实际作部分修改形成本级方案。 现实:上级单位不发放电子版文本,要到外地领取纸质版,并严格按照纸质版,在规定时间内,在特定电脑上,逐字逐句敲出与上级单位一模一样的作为本单位方案,全程不能携带手机,不能使用网络。 人在极度无语是真的会笑,原本一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硬是要像被关押一样一个人敲字敲好多天。 都…...- 3
-
东亚普遍缺乏泛亲密关系和cuddle culture
每次回看老友记,都会感觉被一种很温柔的力量包裹。喜欢剧里的三个男主,喜欢看他们频频地击掌、拥抱、相互依偎,并由衷羡慕这样毫无“男人包袱”的亲密关系。 东亚的社会环境是缺乏这种泛亲密形态的,尤其是在男性之间。但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人类对肢体接触有天然的需求。灵长类动物的指尖没有毛发,上面覆盖着角质层,汇集了特别敏感的神经末梢、血管和腺体,每个指尖上平均有600 个压力和触觉感受器,通过这些感受器,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