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娜的自传,她笔下的自己和我印象里的她完全不同

看完李娜的自传,她笔下的自己和我印象里的她完全不同

看完李娜的自传,她笔下的自己和我印象里的她完全不同。作为观众和网球迷,她在我眼中是直辣坚韧的,但自传里她又是那么脆弱,像一扇时刻可能会碎但被胶粘住绝不会掉落碎片的车窗。

1️⃣ 女人间的友谊

李娜自传的序二是她闺蜜刘凌写的,女人间的友谊有股特别的松脂味,在热情下外露化软,遥远时冷更坚固。她这样写道:

“有一次,李娜刚刚从德国做完手术回国,她拿给我看一个很小的瓶子,那是从她膝盖里面取出来的东西,她笑嘻嘻地拿给我看。她不会告诉你她有多疼,她只会以开玩笑的方式告诉你,她熬过去了。天知道那时候我心里的感受,心很疼、很疼。

我们⼀直在互发短信,询问她的情况,过了10多分钟,李娜突然告诉我,她刚刚其实是晕过去了,没有任何原因。当我看到这些⽂字,只是在想:去TM的冠军,去TM的荣誉,去TM的⽹球,只要你健康,你好好的就够了。”

2️⃣ 李娜的少女时代

李娜最喜欢父亲,她的父亲是羽毛球专业运动员,李娜5岁也开始练习羽毛球,两年后被选中转网球,8岁正式进入业余体校住校生活。

14岁那年李娜去深圳打比赛,坐火车回到家看见写着父亲名字的花圈,她写道:“以前我以为人是一点一点长大成熟的,但那天我知道人是一瞬间长大的。我想,以后我就要负责养家了。”

15岁开始,李娜开始靠打网球比赛偿还父亲治病的借款。她被选入湖北队,跟随余丽桥教练。余丽桥教练是典型的中国式严师,脾气火爆风格强硬,虽然这种压抑的训练方式不人性,但有效,李娜很快出了成绩拿到全国冠军。

在李娜的这段少女时期,由于父亲去世世界变成灰色,她说:“清寒艰苦的少女记忆或许将会深入骨髓地伴随我走一生吧,不管之后多么富有、多么轻松,那个努力攒钱还债的女孩子始终盘踞在我心中,挥之不去。”

李娜的母亲在她父亲去世后不久改嫁(她外婆和舅舅怕她妈妈走不出来于是给她介绍对象),李娜说那时自己有种被背叛的感觉,尽管她知道那对母亲而言是正确的选择,但她真的很受伤。

3️⃣ 关于中国体制化竞技体育

2002年李娜第一次退役被骂惨了,但实际可以窥见中国体制体育腐烂的一隅。02亚运会之前,李娜由于长久压力和心情抑郁月经紊乱,训练量没法维持很难有状态打亚运会。

治疗这个最简单的就是吃有激素的药,但李娜对那种药过敏,当时领导为了让她打亚运会向医生表示:“你只管给她打针就行了。(不管她过不过敏)”
当时李娜才20岁,害怕极了选择退役。而她的内分泌失调,最后喝了快两年中药才调理过来。

而媒体把李娜的退役写成因为不能和姜山打混双。可事实是,在02年亚运会之前有两场大赛,那时李娜姜山混双已经搭了4年,领导承诺让他俩组合继续打,但又在毫无通知的情况下被领导拆开,直到开赛抽签时两人才发现组合被拆,这让她们感觉自己完全心寒不被尊重。但怕被滥用药物断送人生才是她退役的直接原因,姜山退役比李娜还早半年。
(据李娜说姜山之前的经历比她还糟糕,各种被折腾。)

李娜说她当时看了一部电影周迅演了个盲女,家人都被杀后她对刺客说:“你杀了我。你不杀我,我就要一辈子跪下乞食,日子不尊严。”她在这句台词中找到了知己:没有尊严的日子宁肯不要。

退役后李娜姜山进入华中科技大学读本科,她们毫不犹豫地选择新闻专业,因为她们希望将来成为体育记者能够站在运动员角度为她们说话,避免出现为了获取头条曲解运动员的情况。

在她们上学期间,原先的队里领导调离了,队友不间断地向李娜传话“队里想要你回去”。

一切发生改变是在孙晋芳上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管理中心主任之后。孙晋芳是原来老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队长,体坛风云人物,上任主任后亲自去湖北约李娜见面邀请她复出。

李娜复出后状态不错,连续赢了几场小赛让她重拾信心,但在全运会败给彭帅后,由于说了一句觉得国家队各项措施不是很完善对球员个人训练不够系统,被媒体扣上“炮轰国家队体制”的帽子,逐渐被边缘化。

之后在国外输掉一场比赛后,从小中国体制训练模式的副作用开始显现,她一个人在休息室洗澡,边洗边流眼泪:

“从我11岁起,我总是听教练在我背后大声呵斥我:“笨!”“你是猪啊?”我的任何一个失误都有可能招来更大的羞辱。时至今日,我已经不需要任何人对我吼叫了——我已经将教练的愤怒、暴躁内化进了自己的脑海中。

我不需要教练羞辱我了,我自己会陷入病态的、无法克制的自我羞辱的过程中。 ”

“我永远是一名二流球员,狗肉上不了宴席。”

“我觉得自己的尊严已经像被打破的瓷瓶一样,碎成一块一块的了,你要光着脚,从那只瓷瓶的碎片上一步一步踩过去。”

07年4月在欧洲备战温网时,李娜由于花粉过敏打喷嚏把肋骨打骨裂了,可当回到国家队拿着拍好的片子看医生时,医生问她:“你是运动员吗?”她说是。
医生:“运动员拍什么片子,回去练吧。”

李娜以为没事开始训练,可后来去到美国发现痛的根本练不了,美国医生看完片子:“至少6个星期才能恢复。”

08年的3月,李娜由于膝盖积水软骨磨损被世界巡回赛赛会医生强制取消比赛,准备手术。但国内领导怕她影响奥运,要求她先不手术打完奥运再说,最终还是李娜做决定。
她选择手术,也如约赶上了北京奥运。

08年9月中国网协宣布改制,谁也不知道孙晋芳是如何说服体育总局的,李娜得以单飞,从这时起她才得到和国际网球运动员同水准的训练。

国内媒体对网球改制运动员单飞不停炮轰,包括对孙晋芳的质疑攻击,直到11年李娜拿下法网大满贯,改制才真正被接受。

09年全运会之前,李娜膝盖旧伤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湖北省领导找她谈话:“李娜,相信我!我是过来人,世界前十没有全运会冠军重要。”

李娜无语。即便是手术之后残着一条腿,领导还是表示希望她可以打进前8。

在中国只要是【体制内】,基本和这几个词分不开:铁饭碗、听话服从、大锅饭,竞技体育也是如此。

竞技体育体制化的劣势在于:

运动员需要完全服从上级领导安排,譬如李娜姜山临时被换搭档、李娜受伤被要求参赛。

需要懂人情世故和领导老队员都搞好关系,不然很有可能被边缘化或者霸凌。最开始李娜父母同意她转网球就是怕她太小在羽毛球队被霸凌。96年乒乓球王皓进队给家里写信要钱,他在信里说自己没乱花钱,他必须给老队员买饮料求着他们才会陪自己练球。

有些项目一个教练带很多人,对运动员没有针对性训练,像网球这种项目,当时在国外运动员一个人有专门的团队时,国内只有集训一带多。

体制内的优势在于国家承担训练费用,听安排自己不用操心(订机票订酒店都是队里管),财政风险小,但赛事奖金会被单位抽走大部分。如果体制允许运动员单飞,一般会要求运动员按比例缴纳一部分单飞后的收入,毕竟之前是体制培养的。

李娜自己也说,如果能自主参赛(根据自己身体状况选择参加哪些比赛)且有个私人小型团队的话,她更愿意留在国家队。但这对于体制是不允许的,体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对成员同化,不允许成员表现出个性化,这其实是压抑的,至少不够人性化。

对于我国来说,完全去体制化发展竞技体育无疑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大多数运动员经济条件无法自负盈亏,这和从事的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热度有关,也和是否能商业化有关。但竞技体育体制一定是有相当大改革空间的,首先就是别把运动项目整那些油腻僵化的权力结构。

4️⃣ 李娜姜山

李娜姜山两个人的名字总是一起出现的,其实他们这种伴侣关系和大多数中式的伴侣关系是相反的,传统中式关系里一般是男人冲事业女人围绕男人转,而姜山作为李娜私人团队中的一员,无疑是围绕李娜转的。

李娜说姜山在生活中从不认输,但在网球场上会一反常态的温柔。很多网球运动员都有自己宣泄内心压力的方式:摔拍子、尖叫或者怒吼裁判。李娜说自己宣泄的方式就是劈头盖脸地吼姜山,事后也无需解释和道歉,因为他懂她。

事实证明,男人也很有主内的“天赋”。

5️⃣ 李娜的自厌

李娜的自厌让我觉得看到了很多东亚小孩的影子,打压式教育让她受挫时总会怀疑自己,怀疑自己根本不配打网球,无数次在赛后人们看不见的地方痛哭,然后必须面无表情地出现在人们面前。

李娜:“在我的生命中,我几乎没有为自己活过一天。小时候,我遵循爸爸的意愿,成为一个专业网球运动员。爸爸离世之后,我更不能悖逆他的遗愿。我拼命挣钱,因为这样可以让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1997年我打到了全国冠军,从此更加循规蹈矩,按照大家理想中的“冠军应该有的样子”生活。

我在物质上不再缺乏,可我内心非常不快乐,我内心深处的那个李娜非常不快乐。”

李娜说她花费了15年才爱上网球,爱上时也临近退役了。

我忽然觉得她离我很近,我们大多数人也做着并不爱的工作学着无感的专业,但实际上问我究竟喜欢什么我也不是很确定,当我真的开始爱上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时,也到了和它告别的时候了。

看完整本李娜自传,我好像新识一个和自己很相似的朋友,但她走在比我靠前很多的地方。人生那么难,她能走过去,我一定也可以吧。

人物

孤独而深刻的灵魂

2025-1-16 17:18:27

想法

理解了为什么美国用户不为TT电商买单

2025-1-4 16:50: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